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

上市公司:讀者傳媒

股票代碼:603999

出版成果 | 從典籍中尋找涼州“書城不夜”的輝煌 ——甘肅民族出版社《武威耆舊傳注譯》出版發行

2024-08-04 11:40

微信圖片_20240806113913

(清)潘挹奎  著   

趙大泰  王麗霞  注譯

甘肅民族出版社

ISBN  978-7-5421-6288-5

定價:58元

 

武威,古稱涼州、姑臧,地處絲綢之路咽喉要地,素有“通一線于廣漠,控武郡之咽喉”之稱。涼州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深厚,境內存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跡。清朝年間,置涼州府,治所武威縣,下轄武威、古浪、鎮番(今民勤)、平番(今永登)、永昌等五縣及莊浪茶馬廳。清代武威縣文風鼎盛,人才輩出,考中進士者就有41人。目前武威文廟尚保存有清人所書“書城不夜”的珍貴匾額,便是鮮明的印證。

在武威縣眾多的進士及其著作中,潘挹奎及其《武威耆舊傳》堪稱“奇人奇書”。潘挹奎(1784—1830),字太沖,號石生,一號鳧波。嘉慶二十四年(1819)中進士,曾任吏部考功司主事,道光九年(1830)病逝于北京,英年早逝,年僅46歲。潘挹奎才華橫溢,交游廣泛,為人豪爽,行俠仗義,扶危濟困,在河西、隴東聲名遠揚。因其多髯,人稱“潘髯”。在京為官期間,對來京的河西學子接待用心、照拂有加,人稱“潘歇家”。其著作有《通鑒論》《燕京雜詠》《武威耆舊傳》等。

《武威耆舊傳》署名為“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吏部考功主事潘挹奎撰”,成書于道光五年(1826)。其書共四卷,38篇文章,從《李少保傳》到《家四學博傳》,是清朝時武威的38位杰出人物的專記。這些人物學業優異,金榜題名后,或外出為官造福百姓,或主講書院培育人才,或研究學術著書立說,為官則兼濟天下,為師則教化鄉里,為學則流芳百世。

歷史上,在文風昌隆的地區多有為鄉賢輯書立傳的傳統。這些文集和專記,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傳承著當地的文脈,滋養著當地的文化,在一定程度上,作為標桿,維護著傳統的社會秩序。

《武威耆舊傳》中的文章兼顧傳記與地方風物地理的描述,作者潘挹奎多年在京為官,交友廣泛,眼界與見識更非常人可比,因而,這本書對研究清代武威歷史、社會、科舉教育、自然地理和清代的鄉黨關系等都具有極高的價值。

潘挹奎去世后,同鄉進士、學術大家張澍將該書刊印傳世,并撰寫了序言。同鄉進士李于鍇在《潘挹奎傳》中寫道:“挹奎既以文學知名,久居京師不得調,益淬厲為詩、古文以自娛,而尤留意鄉邦文獻。嘗所著述刊行者,《武威耆舊傳》四卷。武威自乾、嘉以降,彬彬多文學士矣,然無有捃桑梓舊聞、勒成一家者,輯錄少,傳信難也?;蚣译核戒?,秘不示人,中更兵燹,沉失無可蹤跡;或其人本有聲績,隱見史冊,詢其孫曾,乃不識何代人;或高躅絕軌,遺世獨立,人輕東家丘,輕相訾鰲。非挹奎仁心為質,一一掇拾而曝著之,草亡木卒,其何幸焉!”意思就是武威人才濟濟,但事跡往往不為人所知,《武威耆舊傳》為耆舊儒士立傳,真是一件幸事?!陡拭C人物志》中寫道:“挹奎以武威志久失修,恐文獻無征,著《武威耆舊傳》,質茂淳雅,有古作者之風。”另外,《武威耆舊傳》為傳記文學作品,傳記是搭建在文學與歷史之間的橋梁,好的傳記作品既根植于純文學的傳統,又具有史學的價值。傳記作家將人與事寫入歷史,為后人更加深刻而具象地理解過去、觸摸真實提供可能。正如《武威耆舊傳注譯》作者趙大泰老師所述,潘挹奎對清代耆舊名儒的系統記述,開創了清代武威文人作傳的風氣與傳統,使得清代武威的文化傳統得以傳承與發揚,而不致隨時間的流逝湮沒。中華文化數千年延綿不絕,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進行古籍整理而薪火相傳的。

也鑒于此,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涼州文化研究院趙大泰、王麗霞點校、注釋、翻譯的《武威耆舊傳注譯》。在書中,作者不僅對《武威耆舊傳》進行了詳細的注譯,而且搜集了其他有助于了解潘挹奎的相關文獻,為我們提供了非常翔實的研究武威和涼州文化的史料。涼州文化正是在潘挹奎、張澍、李于鍇這樣的前輩大師和趙大泰、王麗霞這樣的后世學者的薪火相傳中日漸博大精深而璀璨奪目的。


來源 | 甘肅民族出版社

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64號

成人区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不卡,日本少妇人妻XXXXⅩ18,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爽大粗,学生小12清纯裸体自慰喷水